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科学实验室等机构今年6月发布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显示,92.1%的网络视听观众曾通过短视频接触健康科普,其中63%已养成定期关注习惯。视频账号主体中,主任医师占41%,教授占66.2%,科室主任达78.9%。
医生“触网”科普已成趋势,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MCN机构批量包装“网红医生”引发的乱象丛生:专职写手代笔、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脚本摆拍、跨领域推荐、科普夹带私货……
健康科普如何回归公益与专业?《法治日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睢素利、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
记者:部分MCN机构主导的“网红医生”运营已严重变味,脚本代写、跨领域推荐、伪科普频现。MCN机构在医生IP运营中本可发挥积极作用,为何在实践中异化成乱象推手?
经济目标凌驾科普责任。部分MCN机构将流量变现(带货、广告)置于首位,诱导医生进行“伪科普”或跨专业推荐产品。
专业伦理防线失守。为博流量,一些MCN机构可能编排脱离医生执业领域的脚本,或要求其演绎违背医学共识的内容,模糊科普与营销界限。
监管滞后留下漏洞。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早期缺乏统一资质核验和内容审核机制,导致MCN机构资质参差不齐,账号运营责任模糊(医生丧失内容终审权、未披露MCN机构关联),加剧公众信任危机。
记者:医生签约MCN机构后,按其剧本演绎,或在不熟悉领域照读其提供的话术进行科普,这是否违背医德?
邓勇:视具体情形判定,若MCN机构提供虚假、夸大或未经循证验证的内容(如偏方、无效疗法),或要求医生在非执业领域进行疾病诊疗解读(如消化科医生讲解骨折手术),医生未予纠正即照本宣科,可能违反医师法有关科学传播健康知识、避免误导公众的义务,以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中禁止利用职务谋取不当利益的规定。
若仅为通用健康知识(如洗手方法)或配合科普场景演绎,且明确标注“非专业诊疗”并保留科学严谨性,则不必然违背医德。
睢素利:医生的职责是凭借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若按照MCN机构安排,传播不熟悉的领域知识或按固定话术宣传,可能会为了流量和商业利益,背离“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伦理。
医生这么做也可能无形中传播了伪科普知识。MCN机构目的多为获利,其提供的文案可能存在不科学、不准确的内容,医生若不加甄别就播报,进行所谓的科普,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会导致伪科普知识传播,误导公众。当公众发现医生传播的是伪科普或存在带货等商业营销行为,会给医生群体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信任危机。
记者:一些医生因工作繁忙选择将账号交MCN机构代运营。上海、四川等地已出台政策约束此类合作,如账号变更需报批、禁用不良记录MCN机构等。医生与MCN机构合作,如何确保合规、守住专业与公益底线?
邓勇:医生在和相关MCN机构合作时,需在合规、公益、专业可控前提下合作。
在合同中明确核心条款。明确约定账号权属归医生或所属机构所有;保留内容最终审核权,拒绝MCN机构未经医学审核的脚本或话术;设定收益分配透明机制,避免高额违约金陷阱,如“独家排他”条款。
实现内容边界控制。科普内容必须严格限定于医生执业领域(通用健康知识需标注“非专业诊疗建议”);严禁以科普名义变相发布药品、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或直播带货。
设立风险规避底线。拒绝MCN机构编造虚假案例、跨科室荐药或诱导患者进入不规范的民营医疗机构;定期核查MCN机构合规记录,终止与“黑名单”机构合作。
记者:我们调查发现,一些平台对医生认证主要看“硬资质”,对其科普内容是否与执业领域对口缺乏审核,给MCN机构钻空子留了空间。平台审核机制应如何升级?
睢素利:平台必须强化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医生认证信息,提高认证门槛;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医疗科普内容,及时拦截屏蔽伪科普;对违规账号予以处罚封禁;定期公示相关数据,接受社会监督;监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限与规范,加大打击力度,切断非法利益链。
邓勇:平台亟须系统性更新审核机制,比如进行内容关联性审查,建立科普话题与执业领域的智能关联校验机制(如心内科医生发布糖尿病用药指导需提示“非专业对口”),或设置专家复审环节。同时还要强化内容合规管控,强制标注信息来源,要求摆拍剧情、AI生成内容、引用旧闻等必须明确标注出处或生成标识;做好物理隔离,严禁科普内容与医疗产品购买链接、联系方式同屏展示,切断隐蔽带货链条。同步建立负面词库拦截,对夸大疗效、煽动拒医等敏感话术自动识别预警,联动人工审核。
记者:仅靠医生自律和现有政策或难以根除乱象。医学界或行业协会是否应制定更具体的医生自媒体规范与惩戒规则?
邓勇:行业协会补充制定细则是发展趋势。建议由医学会主导建立医生自媒体行为指南,明确跨专业科普界定标准、内容审核流程、MCN机构合作白名单制度及举报惩戒机制,填补操作层面空白,同时配合现有监管框架形成合力,推动规范发展。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